當政治可以是人生的一站─國會助理
從2018退伍後,進入政治圈。再進入這圈子後,由於『選舉會期』的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與高節奏的職場環境,讓我有機會從內場助理玩到外場助理,把政治工作實務完全體驗一輪,除了比較例行庶務性的行政職外。從忙碌中找到政治對自身的意義,於是2020大選後卸下了國會助理的職務。期許自己下次回到政治圈時,會是更好的我。
民代助理工作內容包山包海,權力可大可小,小可以小到只幫民意代表處理信件收發;大可以大到影響公共建設的發展走向,幾乎等同民代本人。
怎麼進入幕僚這圈子,人力銀行網站上有時候會有,但多數的國會助理職缺是貼在立法院研究大樓裡面,可以換著身分證進去逛逛布告欄,抄幾組E-mail投履歷。
我認為國會助理這份工作是個給人很好磨練的機會,不分所學背景,人人都可以來當,助理純法律系的比例沒有很高。實務中可以帶走一些特定的能力。尤其再做過這個工作後,做其他的工作會感覺比較輕鬆,因為夠高壓,類似當完兵後上職場比較懂應對進退,是個人才的培訓所。而國會助理的職務內容有什麼,可以先了解國會與國會議員是在幹什麼。
國會與國會議員的職務
民主政治下,任何公共事務全民一起來決定實在是耗時,這樣下去會吵不完社會是很難運作,於是就派些人代表我們來處理事務:以差不多的人口數為主,有時加入種族、自然地理環境限制。以投票的形式來決定誰可以代表地方人民的意志。這就是代議制精神下,目前立法委員的生產流程。
而這樣產生的立委,民眾賦予的職權下有三個:
《問政、審查預算、制定適合當代的法律》
一個立委就定義上也只需要做好這三件事,但只做好這三件事就會是好立委? 選你出來的百姓遇到什麼情況、有意見想透過你跟政府對話的時候呢? 當民代認為對的修法方向就真的是正確的?
於是得要與民眾溝通、服務選民,『選民服務』這項業務就出來了。
選民服務千變多樣,每件案子都在情、理、法中三個象限做排列組合。民意代表從服務的案件中了解現下民意,讓自己在問政、修訂法律時作為參考用途。而透過與民眾的接觸逐步累計自己的政治能量,做為下次選舉支持度的根本。
所以當好一個立委該要做的業務內容有:問政、審查預算、修訂適合的法律、選民服務。一個人鐵定是忙不過來,要請人來協助處理不同面向的業務。就目前規定一個立委公費可聘的助理有8–14位,一個立委辦公室就同一個小企業在運作。
助理工作主要分為內場與外場,而一個助理會接觸到怎麼樣的業務,就看民代本人或是辦公室主任的分配,若民代只希望你幫忙排行程、收發信的話,不代表一般行政庶務不重要,而是國會助理這職務上經驗的累積就有天花板的存在,受了限制。
內場助理
質詢稿
每個立委在會期開議前都會選定自己要去的委員會,立法院針對主題有分為八個,這樣的分類是讓立委問政時比較聚焦。而要上質詢台問政就要先『備料』一下,就是助理們要寫質詢稿。
寫質詢稿的過程其實跟寫研究專題的前三章差不多,有一定格式但不需要那麼文謅謅。
首先找個你感興趣的題材,近期的時事或是法律上你認為可以修正的地方,確認問題是在哪(第一章緒論)。
接下來去跟政府公部門索取資料,請他們幫你提供數據(第二章文獻回顧)。
分析資料中發現問題在哪,是否跟一開始發想時所想的一樣,對要質詢的內容進行問題假設(第三章研究方法)。
然後再把問題假設做出可以口述的連續問句,讓委員上台表演。
質詢結束後會根據政府官員的回覆,對質詢題的方向作調整,下次來使用。
一個立委的問政品質是如何,幾乎來自於質詢稿的內容。有的民代就直接拿助理的質詢稿上台、有的會與助理做討論,端看老闆想在媒體上呈現的問政形象是如何。有時候問得很好笑,就單純因為質詢稿寫得很好笑。
預算審查
開議前每間辦公室都會收到政府機關各單位的施政報告,與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預算書、決算書。助理們就都拿來翻翻看看,看覺得哪邊有問題的提出來與委員討論是否要刪減。
與過去沒有大幅度差異的情況下,通常都是正常審查後正常過關,或是加減刪點不重要的部分。而在有特別預算案、或是民代與機關們互動上有問題之類的,就變成政治力的展現。
基本上依據『歲出只減不增、歲入只增不減』這原則下在數字上吵架,跟在菜市場裡討價還價的情況差不多,現在直播都可看得到。
法案審查與修訂
在修訂法案時助理們除了找資料與數據外,也會使用立院的法案系統,立院的系統很齊全方便,可以清楚看到法條的沿革與修法理由,立草案過程與委員討論完後依格式撰寫。當了提案人後找看看其他人一起簽名連署,通常這時候會找同黨的,除了比較好簽,也是展現政黨政治的精神。
社群經營
由於各項社群媒體的普及,民代為了收集輿論、宣傳政績、建立跟百姓的溝通管道,多少都有經營一些社群媒體,內場助理會要當臉書小編、影片剪輯等,這些是可以從工作中練出來的真功夫。
行政雜事
一般企業行政助理會做的一切相關事務,端茶掃地排行程收發文件信件。
我認為內場助理可以從工作中學到:這個國家立法是如何運作、與公部門溝通的藝術、在不同法規下知識領域的專業、社群行銷企劃能力。
會看到原來某些政客看似智障,好像容易搞垮公家機關。但國家依然正常運轉著,因為默默撐起國家運作的是體系下的公務員事務官們。也會看到一些聰明的咖,若在業界的話薪水不該只有對應職等的薪資,離開這圈子的話是大放異彩,但他選擇在公家崗位上服務著,實是這個國家的幸運。
外場助理
選民服務
這是外場助理的核心業務,在民眾跟政府機關之間做好溝通橋樑,會遇見各式各樣的選民問題:如護照不見、幫訂東訂西、幫忙處理違規銷單(現在找誰來一樣都沒救)、股票為什麼不漲、申請當台灣人、房子找不到、被惡意資遣、想早點探監、補助怎麼申請、關說建照……等。
從互動中可看到這個社會的樣貌,你會接觸到這社會金字塔前1%的人、也會接觸到這社會底端的人。在與各群體交流時會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地思考,累積下來可以學會怎麼與人互動(如何技巧性敷衍他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磨練脾氣)。
不過我認為從選服案件累積的過程裡,對一個助理來說可以找尋到政治對他的意義,會長出專屬於你個人對政治的解釋,接著你會站穩了你的的立場,從你的立場之外徹底了解到政治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更多的是感受到政治的本質,是幫助人。因為有你今天的協助,而幫助了一個人的一生與他的家庭,這無形的價值滿足是金錢難以代替的。
組織經營
有時跟選民服務沒什麼分別。為了維持政黨的品牌理念與民代的政治生涯,對區域立委來說平時就要與地方有頭有臉的社會賢達、組織社團互動,Face to Face的互動是科技無法取代的感動。
逢年過節送個禮、有活動聚餐出門露面上台致個詞,這是個練習公開表達的機會,訓練膽量與口條,會發現教學、演講、上台講話吸引台下的人聽、銷售商品,通通是出一張嘴,但分別是不同的專業。
不論是否是選舉會期,民代不可能一個人跑完整天的行程,跑不完的就交給助理跑,助理會穿著背心整天在婚喪喜慶中講重複的話,或是坐上主桌吃飯、不停敬酒鞠躬握手(變胖會是職業病)。
做組織經營時會碰到如:村里長、XX協會會長、XX師公會會長、XX廟主委、XX友會等等。
在過程中你會發現你要去搏感情,要去混熟的『咖』們,就是現行掌握台灣社會大部分資源的那群。
組織經營一開始是很新鮮,但反覆著就會是很沉悶,這是個高度的自我消耗。要知道在每次出席的場合你是去認識人、要去明白現下的民意風向、要了解現在是誰強誰弱、有什麼耳語八卦。
因為今天你是民代助理身分接觸到不同於自身生活交集的群體,這些群體又往往都是社會上層階級,他們是因為你的身分開始與你有互動,而不是因為你,當有天失去了民代助理身分後,對他們而言你就什麼也不是。所以試著把『老闆的人』轉成『自己的人』,讓他們知道你除了身分外你的價值是什麼,正視你而不是只把你當個傳話筒,中間的過程是必要投入很長的時間,效用也不知道何時會呈現,但這才是做組織經營最大的收穫。
在內場與外場工作介紹完後,那就來探討國會助理的職涯與可能風險。
談個薪情
現行國會助理的制度下,每位立委一個月約42萬的費用下去分給每個助理。普遍每間辦公室都差不多,起薪28K-40K不等,就第一類組剛出社會程度,不太有隨著年資大幅調薪的可能。這是制度問題,有待改革。
勞動環境
是個責任制環境,對應薪資所得不符比例。多數辦公室主任面試人時一開始都會講清楚勞基法是擺好看的,有興趣再來做,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主管行為。在這職場環境裡會形成你某段人生時間是與民代是重疊、綁在一起的。
蹲久就是你的?
在上個世代吧(差不多野百合),政治圈裡還有人人均等的階梯式上升機會,助理做一陣子升大助理,大助理待了一段時間變主任,主任等老闆高飛後下次選舉出來接棒原來的位置。
而現在能這樣走的助理,機率已經極低極低。
要到第一線不會是只有政治工作的經歷:你要先有自身信服他人的專業度、接著要有在社會上有幾個被世俗認可的頭銜。滿足這兩個條件後人格特質要發自內心的和氣,見到誰都笑臉迎人;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因為不論你做得再好總有人會咒罵你。外表最好好看一點,符合世俗的審美觀。
等你備齊全部這些條件後,赫然發現選舉費用極高無比,先是報名費就有點價位,大概是助理半年不吃不喝的薪資總和。跑組織時雖然學歷、經歷、外在全方位贏過與你競爭的對手。只因對方身分是政二代、地方勢力大頭的親屬,有著上一輩全方位資源支援下,於是初選還是落敗了。
若不是要到第一線,幕僚位置總有升遷機會吧?
除了前述職場環境外,職涯風險就綁定在老闆了。他兩年、四年後是否要繼續選舉,決定了你會不會換辦公室,還是就此離開政治圈;相對的若他高升,你就有機會變成XX局處長、XX機要秘書,薪資與頭銜不只翻一倍,不過一個縣市只有一個首長,分位置也要考慮同黨派系平衡,也不是沒有勝選後團隊就地解散。
所以該怎麼做?
人的一生用專業累積財富,財富轉換權力,權力造就人際,人際可換來更多的名與利。
操作國家機器方向的民意代表們因工作實務上,容易與這個社會的上流階層串聯,而形成了一個統治階層,這統治階層所做的決策是對其他職業社群有宰制力與實質影響。像是今年通過的公衛師,不就政治決定出來的?
而身為在民代身邊的助理們,要知道工作上接觸到的人、事、物,那些你都不是你,你只是民代意志的延伸,總有一天要「還回去」。今天這份工作的意義不會是在財富的累積,而是在權力的運用,『權』遠遠多於『錢』。
我認為剛出社會時,在沒有高度經濟壓力的前提下,誰都可以來做一段時間的國會助理,更認識自己與國家。
試著在工作上帶走些什麼,當然不是不法所得能撈就撈。
在內場的你,藉由調閱公家資料時了解這個國家的現在、過去和將來。撰寫質詢稿時磨練思路與文筆,把這文字應用這技能內化在自已身上;社群經營上把影片剪輯等軟體功應用學好,思考怎樣的發文才會有更好的觸擊,把行銷力內化成你的真功夫。
在外場的你,藉由服務民眾來了解這個社會,與地方樁腳互動的過程中試著因為你身分認識到的人轉化成自己的朋友。在共同利益、相同政治立場上外的情誼更是珍貴,他們的故事會是你人生怎麼走時可以更好的參考與請教。
而要做多久? 做到怎樣才夠? 我認為在內場外場都輪過,到了有天你對政治工作有你自己的解釋後,助理工作就可以告個段落。
到時,你可能上了轎子到了台前,享受鎂光燈聚焦下的風采與責任;或是從政治圈離開了隱退在茫茫人海中;又或者給自己新的期許,當再次回到政治圈時,那時又是另一個故事。
但政治能是你人生中的一站,滿絢麗的那一章節。